首页 > 中医典故

清代名医-叶天士

时间:2012-04-07 10:57:23



3、轶闻

叶桂诊断水平极高,诚如沈德潜言:“桂切脉望色,听声写形,言病之所在,如见五脏症结”。“或于无病时预知其病,或预断数十年后皆验.病之极难捉摸者,一经诊视,指示灼然。”下录有关轶闻数则:

王友亮《叶天士小传》载:“余幼游吴门,闻人道其轶事,叶尝徒步自外归,骤雨道坏,有舆人负以渡水。叶谓曰:‘汝明年是日当病死,及今治尚可活。’舆人弗信去,至期疡生于头,舁至叶门求治。予金遣之,曰:‘不能过明日酉时也’,已而果然。”

又有人患疾,桂诊之曰,“此时尚可治,十二年后复作则不可为矣.”其人果历十二年而殁。

其治痘尤神,远立而嗅之,死生立判。其次孙坤出痘,桂揭帷即嘻曰:“此死气也!”不治而出,卒不治。长堂孙幼时,身甫热,桂诊之惊曰:“此闷痘也!”急疏方与服,危而后安。及桂易箦时,执堂手曰:“汝脉色可得大年,唯终身不可服凉药”。后堂年逾七十,婴小疾,偶服羚羊角连翘等药,即汗出神昏,忽忆桂言,改服温剂而愈(上二则见《苏州府志》)。

钱肇鳌《质直谈耳》尚有:“古吴叶天士桂,精于医,能决死生,慕名者不远千里至。尝以夏日往一镇中,人闻叶在,因谋托疾,以试其术。时某饭罢,跃匮而出,趋至叶所。问其疾,佯曰腹痛。叶按之,曰:“肠已断,不可治也。”其人匿笑而还于市,言未已,委顿于地,反侧作可怜状,遂死。方悟饱饮而跃,肠垂断,当就诊时,特未绝耳,及哗而动,气乃裂。”

叶桂医疗水平亦超群,治病多奇中,沈德潜十分钦佩.谓“于疑难症,或就平日嗜好而得救法,或他医之方略与变通,或毫不与药而使饮食居处消息之”,可谓:心裁独出常人外,胸有成竹效如神。谨录数例于下:

一富室,新娶妇,病如呆,医药罔效。桂往诊之,命空室掘地作池,贮不洁其中,覆板舁病者卧其上,静伺之。俄而呻吟,逮天明移还内室,识清爽。或问其故,曰:“此香闭也,臭可辟香耳。”

一女子性嗜笋,卧病经年,如瘫痪状,投以白风仙根,病若失。

天官坊章松龄司马,老年致仕,患呃逆不能言语,延视。令用人参四两、附子四两同煎一大碗,将水匙频进,一夜药尽,呃止而安。是时,章之子器商侍侧,桂熟视之,曰;“日内必疟作,势重日久。”疏方令服。明日果患疟,医治百日始愈。

有富人,眠食如常,忽失音,百药无效,延桂诊之。曰;“此有痰,结在肺管阻其音,非药力所能化也。”邀针科尤松年至,令于肺俞穴一针。少顷,病者猛嗽一声,吐一痰核而愈。
又嘉兴人卧病两月,遍服柴胡葛根等解散之剂不效。就诊于桂.桂于原方中加厚朴一钱、老姜三钱,一服而洞下宿垢盈器,寒热大作;再服大汗,至家已霍然,其神效若此(上五则见《苏州府志》)。

外孙甫一龄,痘不出,抱归求治,叶难之。女愤甚,以头撞曰:“父亲素谓痘无死症,今外孙独不得活耶?请与俱死!”持剪刀欲自刺。叶不得已,俛思良久,裸儿键置空屋中,自出与搏徒戏。女欲视儿,门不可开,遣使数辈促父归,搏方酣,不听,女泣欲死。至夜半归,启视,儿痘出,粒粒如珠。盖空屋多蚊,赖其肤以发也。

邻妇难产,他医业立方矣。其夫持问叶,为加梧叶一片,产立下。后有效之者,叶笑曰:“前吾用梧叶,以值立秋故耳,今何益?”其因时制宜,不拘古法多类此,虽老于医者,莫能测也(上二则见《叶天士小传》)。

至于其他医疗轶事,《吴县志》、《清稗类钞》、《友渔斋医话》、《香岩径》、《聊斋续集》等俱有所载,民间口碑传说亦颇多。《本事方释义》石韫玉序云:“余生晚,不及见先生,然吴中父老皆乐谈其轶事,书之虽累牍不能尽,谓为当今之扁鹊、淳于意可也。”甚至有喧传桂为“天医星”者,即如《清史稿》语;“当时名满天下,传闻附会,往往涉于荒诞”。是以不复赘录.

薛雪与叶桂同出吴中王子接师门,同鸣于时。唐大烈《吴医汇讲》;“先生精于医,与叶天士齐名”。唯世传彼此不相能,薛名其庄为“扫叶”以寓意,叶命其斋“踏雪”以射影。其说源出陆以恬《冷庐医话》:“震泽吴晓钲剑森言:乾隆某年,吴大疫,郡设医局以济贫者,诸名医日一造也。有更夫某者,身面浮肿,遍体作黄白色,诣局求治。薛生白先至,诊其脉,麾之去,曰:‘水肿已剧,不治。’病者出,而叶天士至,从肩舆中遥视之,曰:‘尔非更夫耶?此驱蚊带受毒所致,二剂可已。’遂处方与之,薛为之失色。因有扫叶庄、踏雪斋之举。二人以盛名相轧,盖由于此。其说得之吴中老医顾某,顾得之于其师,其师盖目击云。”《清史稿》亦有“薛生平与桂不相能,自名所居曰扫叶庄”语。窃以为薛叶之隙或许有,庄斋之说无足凭。同行相轻,自古有之。况叶桂以时病为擅,薛雪于儒文见长,叶桂年长而敦厚伦纪,薛雪少盛井放诞风雅。两先生风格不同,身手自必各异。再观薛雪尚且孤傲自负,自喻横空老鹤之长唳,并不屑以医自见,倘其诊治上之失误为他人当众披露,心存蒂芥亦所难免。然亦未至于对恃也,故“每见桂处方而善,未尝不击节也”(见《清史稿》)。叶桂较之谦逊平易,漫云投师十七,交友忠信,对同道亦能尊重合作。例《苏州府志》载某富人痰结肺管失音案,即请针科尤松年协治而获效。另有《听雨轩笔记》载叶母病,延街后章某诊治见愈,叶酬以杯缎百金致谢,后有求天士治病者,叶谓之曰:“章某术过于我,可请治。”又《江苏历代医人志》载有扬州医家程信者,时叶天士尝见其方,叹谓病者曰:“江北有此名医,何庸远涉耶!”是皆佐证其大家风范。或其行止过于直率,无意间开隙于薛而尚未自知耳!余搜览叶桂资料多年,唯见居有种福、眉寿二堂,而踏雪斋终未见著旁及。扫叶庄诚有之,但据《湿热论》薛雪自序:“扫叶庄,一瓢耕牧且读之所也。”吴县名士沈德潜比叶桂小六岁,与薛雪则同出横山叶燮门,与叶、薛俱交善。其《扫叶庄记》云:“扫叶庄在郡城南园,薛徵君一瓢著书所也。地在俞家桥沿流,面城,树木蓊郁,落叶封径,行人迷迹,宛如空林。呼童缚帚扫除,静中得忙,久矣成课业矣。昔有元时俞叟石涧隐居,注《易》于此……今瓢注《易》,又能补俞《易》所未及,屡定屡更,芟汰疵漏,与扫除落叶相似,则‘扫叶’颜其庄者.意成在斯乎。”是以有关扫叶庄、踏雪斋传闻,当属附会无稽之说。


4、故居

唐大烈稍晚于桂,其《吴医汇讲》谓叶氏“世居阊门外下塘”。《吴门补乘》卷七载:“叶桂,字天士,号香岩,居上津桥。”黄丕烈《荛圃藏书题识》云;“尝晤先生后人讷人、半帆于上津桥眉寿堂。”又叶桂门人华蚰云编有《种福堂公选良方》,后学郭维濬选辑《眉寿堂方案》。根据以上资料可知:叶氏故居当在苏州阊门外下塘街与上津桥之间,住宅有种福、眉寿二堂。

1955年苏州市文管会胡觉民、陈涓隐曾对叶桂故居作过调查,其原始记录云;“阊门外渡僧桥下塘街叶家弄口倪姓房屋为一巨宅,先为清初苏州名医叶天士住宅,叶殁后,其后人将房屋售与张廷济,由张后人售与倪远甫,现为倪之后人所有。宅中有面积约半亩之小花园,部分房屋构造甚精……”张廷济,字叔未,嘉兴人,嘉庆举人,寓居吴中,有《桂馨堂集》等传世。倪远甫,天津人,兴办钱庄实业,辛亥革命后南迁上海。当时购买此宅,用以安置家属。其孙倪慎武即出生于此,现仍居住于该宅之东璃,仍谓此地原是叶天士故居,此乃“世代相传,尽人皆知”.

1986年,苏州市中医学会医史学组举办纪念叶天士诞辰320周年学术研讨会,会间学组并文管会有关同志经资料分析、实地勘察与采访,初步论证:阊门外渡僧桥下塘48号--54号建筑群为叶桂故居。

叶桂故居座北朝南,东西三落,前后七进,明清建筑。现半为苏州市药材批发站仓库,半为居民住宅。唯部分房屋经翻建装修,篇额或毁或损,然昔日之规模构造,厅堂居室大致格局犹存。其中落第二进大厅面宽三间,前后置翻轩,四壁下部均用水磨贴砖,梁柱枋板缀以木刻浮雕,图案则以灵芝瑞云为主,窃以为此处似属叶氏种福堂诊室之所在。至于眉寿堂,则似在宅后内室之间,或者在上津桥附近另有分宅,未可定论,容而续考。又其住宅东侧有一弄堂,名“叶家弄”,宽约二米,长百米许,叶宅进深占弄长之70%,并有侧门通内宅,可供家人内眷出入之便。弄堂南伸段称“水叶家弄”,因其靠临阊门古运河,故名。河边有一石砌码头,相传为叶氏专用码头,以停靠病家求诊船只和叶氏出诊快船。

明清时期,阊门一带乃姑苏最繁华地段,当时的府治县衙多设于此,人口稠密,商业发达,店贾林立,名医集中,药肆亦多。可谓:商贾客栈多林立,名医药肆咸居集,有天下第一码头之称。叶桂住宅即在老阊门外,渡僧桥与上津桥之间,两桥之下横贯运河,东去与环城河道构通,西行与枫桥运河相汇;而渡僧桥北便是七里山塘,甚为熙闹。有道;一脉运河划龙舟,七里山塘到虎丘,堪称当时之水陆要津。医家在此枕运河依山塘的渡僧桥衅设诊,诚为理想之地。

窃以为叶桂故居当属苏州重要历史文物遗迹之一,亟应予以重视整复与保护,此举对弘杨民族文化,振兴吴中医学乃为一大实事

别忘了,还有下一页哦:)

标签阅读:名医

相关阅读
栏目热门

用户评论:

清代名医-叶天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