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名医-叶天士
时间:2012-04-07 10:57:23
杏园巨匠,一代天医——叶天士
叶桂,宇天士,号香岩,晚号上津老人.吴县人,世居苏州阊门外下塘上津桥畔。生于清康熙六年(1667),卒于乾隆十一年(1746),殁年八十。祖、父俱精医,迨桂声大振,创立温病学说,发明杂症论治,贡献卓著,堪称吴中杰出医家之最。笔者研究吴中医家二十余年,近将积累之叶桂资料加以整理并考订,从叶氏世系、生平、轶闻、故居、师承、著作、学术思想、后世影响等方面爰作探讨与介绍。
1、世系
尝考《吴中叶氏族谱》,谓“世次不详”。据叶桂侄叶大椿《痘学真传》凡例,先世系唐代越国公。查《旧唐书》卷191〈方伎》,“道士叶法善,括州括苍县(今浙江富水)人”,“有摄养占卜之术”,“高宗闻其名,征诣京师,将加爵位,固辞不受”,“时高宗令广征诸方道术之士,合炼黄白.法善言金丹难就,徒费财物,有亏政理,请核其真伪。帝然其言……因一切罢之”。“睿宗即位,称法善有再助之力,先天二年拜鸿胪卿,封越国公”,“又赠其父为歙州刺史”.法善之后资料罕见,存待后考。
《苏州府志》谓叶桂先世徽之歙县人,自高祖叶封山徙居苏州,乃占藉吴中.
曾祖叶嶐山,攻举业,明末诸生,早逝。沈德潜《叶香岩传》:“诸生嶐山公,曾祖也。”
祖父名时,字紫帆(《古今医史续增》作子蕃).有孝行,人以孝子王裒譬之.《苏州府志》谓:“时幼孤,髫龄居丧,即能为擗踊状,读书至‘无父何怙’,涕泣沾襟,不能竟读……”。通医理,而于仲景伤寒研究颇深。擅儿科,行医生涯在四十年之上(见《叶评伤寒全生集》凡例并批注)。汪钝庵尝赞其治疗小儿病症医德高尚:“虽委卷矮屋,贫病交困,不持一钱者,必下车亲诣,欣与善药,未尝有吝色也;虽襁褓呼号,便溺狼藉,他人弃避者,必祥视颅卤,细询饥寒,未尝有倦容也。是以全活甚众,名噪吴中”(见《钝翁文录》卷十一)。
叶桂父朝采,字阳生,医术益精,读书尤多,其所治症亦广。据沈德潜《叶香岩传》载:“昔范少参长倩无子,晚得伏庵太史,生无谷道,啼不止。延医视之,皆束手。阳生翁至,曰:‘是在膜里,须以金刀割之’。割之,而谷道果开。伏庵太史既长,为紫帆公作传以报焉。”于是,名声大播。汪琬钝庵与阳生有唱酬之作,据其《钝翁文录》谓;“吴中请属邑,闻阳生名,争延致之,日夜肩踵不绝.又善饮酒赋诗,尤其喜蓄古书画、鼎彝;罍洗之属,罗列几案间。故士大夫争欲与阳生交,愈于紫帆在时。”叶阳生与当时吴中名医张路玉、沈明生、程郊倩等有往来会诊,切磋医道,如《张氏医通》汪五符会诊案即是。康熙十九年(1680)卒,年寿未满五十,叶桂时尚十四。
叶桂配泮孺人,子二;奕章、龙章。奕章宇又帆,亦善医,唯以其父盛名所掩而未见经传(见《叶香岩传》)。
叶桂孙三:叶堂、叶坤、叶坚。长孙叶堂,字广明,号怀庭,生卒未详。《辞海》称其清代戏曲音乐家。毕生研究音律,注重于南北曲的唱法并唱腔之运用。自谓:“弱冠至今,靡无他好,露晨月夕,侧耳摇唇,究心于此事者,垂五十年。”于乾隆五十七年(1792)编订《纳书楹曲谱》二十二卷,附《西厢记曲谱》二卷,系研究清代昆曲之重要资料。次孙叶坤与兄叶堂幼年俱患痘,叶坤以痘闭,不治而夭;叶堂身甫热,桂诊谓闷痘,急疏方与服,危而后安。叶坚其三,习儒业(见《叶香岩传》)。
曾孙叶铨,叶钟、叶钧等,亦习儒业。叶铨以名诸生献赋,授官中书,惜亦早逝。叶钟字肇康,号澹安,儒而通医,校刊叶桂遗著《叶评伤寒全生集》、《本事方释义》。叶钧系钟之从弟,号羽壶,嘉庆八年(1803)整检先祖遗著,获见叶桂《本事方释义》残帙并序文(见《本事方释义》石序,吴序、钟序)。桂之学说得以保存流传,是皆有功者也。
元孙滋、湘、漕、灌、潦、源、淳、溥、润、沅、淮、泰,见诸《本事方释义》等著参校者列。叶滋字培之,叶铨之子,能文,嘉庆十九年(1814)邮寄《本事方释义》请同里吴云为之序。叶滋疑即万青者,待考。叶万青号讷人,取家藏叶桂方案及《天元医案》所载叶案等辑成《叶案存真》三卷,于道光十二年(1842)刊行;尝于道光二年(1832)参校周扬俊《金匮玉函经二注》。叶潮字青来,号半帆,亦通医理,与叔叶钟校刊《叶评伤寒全生集》四卷。
五世孙栐、榕、枟。叶栐校刊叶桂《景岳全书发挥》,井作后序。叶栐尚与叶榕参校《本事方释义》。叶枟系万青嗣子,有《叶案存真》后跋。
大凡古人取单名为多,且行辈有其既定之法则。疑前述法善、封山、嶐山、朝采、奕章、龙章者,皆属字、号,似亦当为单名。
再观叶桂以下辈行,命名似依五行为序,取生生不息之义.如桂以木辈、奕章(疑其字而非名)寓火辈、堂以土辈、铨以金辈、滋以水辈,而栐等复循木辈,之下当依火、土、金、水为边傍部首取名可测也。梁章钜《浪迹丛谈》:“今人好以五行命名,递及子孙,盖取相生之义”,此亦时尚之佐证。
2、生平
叶桂生于清康熙六年(1667)(此据《叶香岩传》“卒年八十”,又《本事方释义》钟序谓乾隆十一年(1746)春谢世,折而推知)。祖、父两代俱精医业,叶桂出生于这样一个世医家庭,从小便秉受家学之薰陶.幼年时叶阳生便很重视对儿子的培养,《叶香岩传》云:“君少从师受经书,暮归,阳生翁授以歧黄学”。而叶桂禀赋颖悟且又热爱医学,如其《本事方释义》自序云:“予幼习举子业,丹铅之暇,喜涉猎岐黄家言。”因此未及弱冠之年便巳通读了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以及唐宋各家中医著作,为他日后医学生涯打好了坚实的基础。
康熙十九年(1680),阳生翁遽归道山,叶桂“岁十四,遭先君子忧,既孤且贫,不能自给,因弃举子业,而一意肆力于岐黄”(《本事方释义》自序)。“君乃从翁门人朱君某专为学医,朱君即举翁平日所教教之,君闻即彻其蕴,见出朱君上,因有闻于时。”(《叶香岩传》)
叶桂非但聪明绝世,读书过目不忘(见《古今医史续增》),而且“宿学虚心,为一时之冠”(见《痕迹丛谈》)。乾隆进士王友亮《叶天士小传》云:“叶年十二至十八,凡更十七师。闻某人善治某证,即往,执弟子礼甚恭,既得其术,辄弃去,故能集众美以成名。虽其聪慧过人,然学之心苦而力勤,亦非人所能几及矣”。盖康熙年间,吴中已是经济繁华,人杰荟萃之地,中医界更是名医辈出,高手云集。如周扬俊、王子接、马元仪、沈明生、张路玉、程郊倩、蒋示吉、尤生洲、柯韵伯、叶横山,顾松园等皆一代名流,饱学之士,云叶桂从十七师者,谅非虚言。嘉庆进士梁章钜《浪迹丛谈•叶天士遗事》亦有是语。《古今医史续增》尚谓:“得周扬俊四名家之精”。
此外,叶桂所读医书尤多,他认识到医学关乎性命,自谓:“医可为而不可为,必天资敏悟,又读万卷书,而后可惜术济世”(《叶香岩传》)。幼年即“自《素问》、《难经》及唐宋诸名家所著书靡不旁搜博览,以广见闻”(《本事方释义》自序)。成名之后,虽医事繁忙,必于诊务之暇不断重温古人医著,又对明情医家如陶节庵、李时珍、张景岳、喻嘉言、缪仲淳、李士材、柯韵伯等大量著作进行研读,至老不掇。一有心得见解,即随笔评批或注释。如《本事方释义》钟序所云:“府君精于医,于医家书多所发明,单辞只义,门弟子互相抄录。”
其于前人之经验主张师古不泥,兼收并蓄。反对那些盲目效仿、偏执一隅、及以人试药等流弊陋习。尚云:“剂之寒温,视疾之凉热。自河间以暑火立论,专用寒凉;东垣论脾胃之火,必务温养,习用参附;丹溪创阴虚火动之论,又偏于寒凉。嗣是,尊丹溪者多寒凉,宗东垣者多温养。近之医者,茫无定识,假兼备以幸中,借和平以藏拙;甚至朝用一方,晚易一剂,而无有成见。盖病有见证、有变证、有转证,必灼见其初、终、转、变,胸有成竹,而后施以方。否则,以药治病实以人试药也”(《叶香岩传》)。持论如斯,其治学之严谨可见。
由于叶氏聪颖好学,医道日精,因而未满三十岁便闻名于世。《叶譬岩传》:“叶切脉望色,听声写形,言病之所在,如见五脏症结。桂治病多奇中,于疑难症,或就平日嗜好而得救法,或他医之方略与变通法,或毫不与药而使饮食居处消息之,或于无病时预知其病,或预断数十年后皆验。病之极难捉摸者,一经诊视,指示灼然。以是名著朝野,即贩夫竖子,远至邻省外服,无有不知叶天士先生者”。《本草再新》陈修园序:“吴门叶天士先生以医术擅名于世者五十余年。”
叶桂“居家敦伦纪,内行修备,交友以忠信,人以事就商,为剖析成败,如决疾热,洞中窽会,以患难相告者,倾囊拯之,无所顾藉”(《叶香岩传》)。叶桂应诊之余,兼善治印,今有“俭德瑞芝印”一方,经吴中金石家矫毅考证为叶桂所刻,章法刀法,颇见功力。
叶桂晚年尝游于洞庭山,门人顾景文随之舟中,桂将积年论治温病之经验讲授厩氏,厩氏即信笔录记成篇。该篇首刊于唐大烈《吴医汇讲》卷一,名之《温热证治》,后为华蚰云《续选临证指南》收辑,改名《叶天士温热论》。
乾隆十年(1745)十二月,叶桂为其《本事方释义》书序,并拟授之以梓,惜于乾隆十一年开春逝世而未果(后由其曾孙叶钟等校刊于1803年)。
卒年八十,卧殁。戒其子曰:“医可为而不可为,必天资敏悟,又读万卷书,而后可借术以济世。不然,鲜有不杀人者。是以药饵为刀刃也.吾死,子孙慎毋轻言”(《叶香岩传》)。
别忘了,还有下一页哦:)
- ( 查看评论)
标签阅读:名医
上一篇:名医治病趣闻:张仲景蜂蜜治便秘
下一篇:中药香身有妙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