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急性支气管炎秘方
10.9 锄云止咳汤
【来源】岳美中,《岳美中医案》
【组成】荆芥6克,前胡9克,白前6克,杏仁、贝母各9克,化橘红6克,连翘、百部草、紫菀各9克,桔梗6克,甘草3克,芦根24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3次。
【功用】疏风清肺,化痰止嗽。
【方解】气管炎,多由感冒引起,治不得法,或强制其咳,或兜涩其痰,往往造成慢性,久咳不愈。此方之义,以荆芥疏散积久之风痰;前胡下气除痰;白前祛深在之痰;浙贝母治外感咳嗽,合杏仁利肺气,有互相促进作用;橘红咳而喉痒者必用;连翘、甘草解毒;百部草镇咳;桔梗利膈排痰;茅根清肺热;紫菀治伤风痰咳。诸药合力共奏止嗽之功。
【主治】气管炎,咳嗽夜甚,喉痒,胸闷,多痰,日久不愈。
【加减】痰多微喘,加海浮石9克,紫苏子9克。
【疗效】屡用屡验,效果甚佳。
10.10 锄云利肺汤
【来源】岳美中,《岳美中医案》
【组成】沙参9克,马兜铃6克,山药9克,牛蒡子、桔梗、枳壳各6克,化橘红4.5克,杏仁、贝母各9克,白薇6克,甘草3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3次。
【功用】益肺疏瀹、豁痰、止嗽。
【方解】方用沙参补益肺气,马兜铃开豁结痰,是一阖一辟;用山药补虚羸,牛蒡子散结气,是一补一泻;用桔梗引气排痰,枳壳下气止逆,是一升一降,这六味药相反相成,在相互制约之下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。更用橘红止喉痒;白薇通鼻塞;杏仁、贝母止咳化痰;甘草亦有祛痰功效。所以对咯痰不爽、久不能愈之咳嗽症,服之如沟渠壅塞而得到疏通,气展痰豁,指日而咳症得愈。
【主治】感冒后咳嗽,咯痰不爽,喉一痒,咳即作,早起尤甚,胸闷鼻塞,脉数舌红。
【疗效】屡用神验。
10.11 七味清肺饮
【来源】吴圣农,《名医特色经验精华》
【组成】黄连3克,黄芩6克,冬瓜子15克,黛蛤散30克,鱼腥草30克,生川军6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3次。
【功用】清热消炎,化痰止咳。
【方解】本证皆因肺部感染而致,故方用黄连、黄芩、鱼腥草清热解毒抗感染;冬瓜子清肺化痰;黛蛤散(青黛、蛤粉)降肝火,泄肺火,化痰止咳;生川军通腑泻热,肺与大肠相表里,通利大肠,肺热可降。诸药合用,有较强的清热消炎作用,用于肺部感染诸症最为得宜。
【主治】以发热、剧咳、痰多、胸闷、气急为主症的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。
【疗效】多年使用,效果甚佳。
10.12 前芒汤
【来源】李雪丽,《新中医》(7)1987年
【组成】芒果核(或叶)30克,布渣叶15克,前胡、杏仁、桃仁各12克,桔梗、款冬花、浙贝母各10克,枳壳10克,冬瓜仁20克,鱼腥草、莱菔子各25克。
【用法】上药加水三碗半煎至八分,3小时后药渣加水再煎,每日1剂,日服3次。
【功用】清热宣肺,化痰理气,消滞止咳。
【方解】本证多因外感咳嗽,或经治后尚有余邪,此时又进辛燥、肥腻、液补食物,使外邪停滞肺胃,致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,积液为痰,积湿为浊,痰浊阻滞胸阳,凝聚三焦,肺络不宣,气道不畅,上逆而咳,又因素嗜辛热、肥腻,肺胃多有蕴热藏湿,一旦风邪入侵,肺俞受之,留连不解,引动伏邪,酿成本证。本证多见于青壮年,且男多于女。此与一般风寒、风热等咳嗽有不同之处,每逢民间节日之后,为犯甚多。本方治疗此类咳嗽针对性强。方用芒果核(或叶)、布渣叶入肺胃二经,能消食痰;前胡、桔梗、浙贝母、鱼腥草、杏仁宣清肺热,化痰止咳;桃仁、枳壳、莱菔子疏通三焦气机,宣透肺络,使痰浊速向上下排出,从而达到清热宣肺、化痰理气、消滞止咳之功效。
【主治】外感咳嗽挟食滞。症见咳嗽、胸闷。痰黄黏稠,咯而不爽,厌食口苦,大便积臭或硬结,小便黄或微有恶风、发热、舌偏红、苔黄腻或白厚、脉浮滑。
【加减】若发热者加黄芩、连翘;痰浓稠难咳出者加栝蒌仁;咳甚加百部、桑白皮;舌苔黄腻,大便硬者加大黄、花粉;白细胞偏高者,加红条紫草15克。
【疗效】治疗300例,均获痊愈。一般服药4~6剂即可痊愈。
【附记】红条紫草既能透疹,清热解毒、滑肠,必能宣透肺络,经数年临床观察使用,本品对邪热内闭肺络(白细胞偏高的)确有明显效果。
别忘了,还有下一页哦:)
- ( 查看评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