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中草药大全

薏苡仁的功效与作用 - 利水渗湿药

时间:2017-06-25 12:01:14

【应用】

1.水肿,小便不利,脚气。本品淡渗甘补,既利水消肿,又健脾补中。常用于脾虚湿盛之水肿腹胀,小便不利,多与茯苓白术黄芪等药同用; 治水肿喘急,如(《独行方》)与郁李仁汁煮饭服食;治脚气浮肿可与防已、木瓜苍术同用。

薏苡仁图片

2.脾虚泄泻。本品能渗除脾湿,健脾止泻,尤宜治脾虚湿盛之泄泻,常与人参茯苓白术等合用,如参苓白术散(《和剂局方》)。

3.湿痹拘挛。薏苡仁渗湿除痹,能舒筋脉,缓和拘挛。常用治湿痹而筋脉挛急疼痛者,与独活防风苍术同用,如薏苡仁汤(《类证治裁》);若治风湿久痹,筋脉挛急,用薏苡仁煮粥服,如薏苡仁粥(《食医心镜》);本品药性偏凉,能清热而利湿,配杏仁豆蔻滑石,可治湿温初起或暑湿邪在气分,头痛恶寒,胸闷身重者,如三仁汤(《温病条辨》)。

4.,肠痈。本品清肺肠之热,排脓消痈。治疗肺痈胸痛,咳吐脓痰,常与苇茎、冬瓜仁、桃仁等同用,如苇茎汤(《千金方》);治肠痈,可与附子败酱草丹皮合用,如薏苡附子败酱散(《金匮要略》)。
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9~30g。清利湿热宜生用,健脾止泻宜炒用。

【使用注意】津液不足者慎用。

【鉴别用药】薏苡仁与茯苓:功能相近,均利水消肿,渗湿,健脾。然薏苡仁性凉而清热,排脓消痈,又擅除痹。而茯苓性平,且补益心脾,宁心安神。

【古籍摘要】

1.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主筋急拘挛,不可屈伸,风湿痹,下气。”

2.《本草纲目》:“薏苡仁,阳明药也,能健脾益胃。虚则补其母,故肺痿、肺痈用之。筋骨之病,以治阳明为本,故拘挛筋急、风痹者用之。土能胜水除湿,故泄泻、水肿用之。”

【现代研究】

1.化学成分:本品含脂肪油、薏苡仁酯、薏苡仁内酯,薏苡多糖A、B、C和氨基酸、维生素B1等。

2.药理作用:薏苡仁煎剂、醇及丙酮提取物对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。薏苡仁内酯对小肠有抑制作用。 其脂肪油能使血清钙、血糖量下降,并有解热、镇静、镇痛作用。

3.临床研究:据报道,薏苡仁,水煎服,可治疗坐骨结节滑囊炎。(中医杂志 1987;1:66.)。 在化疗期间给予薏苡仁乳剂, 治疗食管癌,胃癌,结、直肠癌有良效(肿瘤杂志,2000,3:232)。 薏苡仁,大青叶板蓝根升麻,水煎服,治疗传染性软疣、扁平疣有良效(临床皮肤科杂志,1985,6:341)。

赞一个,1 人赞过

标签阅读:薏苡仁  利水渗湿药

用户评论:

薏苡仁的功效与作用 - 利水渗湿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