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金沙的功效与作用 - 利水渗湿药
【药材名称】海金沙
【拼音名称】Hai Jin Sha
【英文名】SPORA LYGODII
【别名】左转藤灰,铁蜈蚣、金砂截、罗网藤、铁线藤、蛤唤藤、左转藤。
【类别】利水渗湿药下的利尿通淋药
【产地】产于江苏、浙江、安徽南部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香港、广西、湖南、贵州、四川、云南、陕西南部。
【性味归经】甘、咸,寒。归膀胱、小肠经。
【功效】利尿通淋,止痛。
【中成药】共有 43 种中成药使用海金沙: 复方瓜子金颗粒 妇康口服液 枫荷除痹酊 肾舒颗粒 尿感宁颗粒 琥珀消石颗粒 肾石通颗粒 结石通片 珍宝丸 尿石通丸等。
【应用】
淋证。本品其性下降,善清小肠、膀胱湿热,尤善于止尿道疼痛,为治疗诸淋涩痛之要药。治热淋急病,以本品为末,甘草汤送服;治血淋,以本品为末,砂糖水送服;治石淋,同鸡内金、金钱草等配伍;治疗膏淋,与滑石、麦冬、甘草同用;本品又能利水消肿,多与泽泻、猪苓、防己、木通配伍,以加强利尿作用。
【配伍效用】
1、海金沙配伍浮海石:海金沙味甘性寒,清热利尿、通淋止痛,功擅清化膀胱和小肠湿热而通利水道;浮海石味咸性寒,清肺化痰、软坚散结、化石通淋,长于清肃水之上源而通利水道。二者配伍,清上安下,化坚散淤、利尿通淋止痛之功效更著,用于治疗热淋、血淋、砂淋、石淋、膏淋及小便淋漓不畅、尿道灼热疼痛证属湿热者。
2、海金沙配伍甘草:海金沙甘寒,清热利尿、通淋止痛;甘草生用,味甘性平,泻火解毒、缓急止痛。二者相伍,共奏清热泻火、通淋止痛之功效,用于治疗湿热蕴阻下焦所致之各种淋证。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6~15g;包煎。或研末服。
【注意事项】肾阴亏虚者慎服。
【采收加工】秋季孢子未脱落时采割藤叶,晒干,搓揉或打下孢子,除去茎叶。
【现代研究】
1、化学成分:含反式对香豆酸、咖啡酸,亦含脂肪油、氨基酸、黄酮等。从其水溶性成分中尚分离得海金沙素。
2、药理作用:
(1)利尿排石作用:实验表明,海金沙制剂给麻醉犬注射后,其输尿管蠕动频率明显增加,输尿管上段腔内压力明显升高。提示海金沙有促进排石作用。
(2)利胆作用:给麻醉大鼠总胆管插管收集胆汁,将对香豆酸(50mg/kg)经十二指肠注入,其利胆作用,在给药后2小时达到最大效应,可持续4~5个小时,给药后胆汁较给药前平均增加20±8.9%,与对照组相比,有明显差异。其利胆作用与剂量成正相关,随剂量增加而增加。与去氢胆酸(50mg/kg)十二指肠注药相比,去氢胆酸的利胆作用较对香豆酸起效快(去氢胆酸在用药后1小时达到最大效应),但作用强度及持续时间,二者基本相同。
(3)抗菌作用体外实验证明,新鲜海金沙榨出液(0.25ml)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弱的抗菌活性,其抑菌直径为12.5~16.5mm。
【临床应用】
1、治疗泌尿系结石:海金沙、金钱草各20~30g,石苇15~20g。随证加减,治疗泌尿系结石72例,治愈46例,有效16例,无效10例。服药最短者3天,最长者132天,平均21天。〔《浙江中医杂志》1984;19(9):395〕
2、治疗带状疱疹:海金沙鲜叶连用孢子适量,洗净捣烂,外敷患处,每天换药1次,并以龙胆泻肝汤加减内服。治疗带状疱疹,效果满意。〔《新中医》1976;(2):43〕3、治疗腮腺炎:海金沙根60g,水煎分2次服,日1剂。治疗腮腺炎80例,全部治愈。退热最快半天,最慢2天,平均1天;消肿最快1天半,最慢4天,平均2.5天。〔《赤脚医生杂志》1978;(1):16〕
- ( 查看评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