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池穴
名称: 阳池(SJ4 )
拼音: Yáng Chí
别名: 《针灸大成》 别阳
位置: 上肢部穴位
主治: 腕痛、肩臂痛、耳聋、疟疾、消渴、口干、喉痹
【阳池穴位位置图】
【图解阳池穴位的位置】
【阳池穴的位置】在腕背横纹中,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。
【取穴方法】腕关节背面,由第4掌骨向上到腕关节横纹处有一凹陷处,或简单地说腕背横纹中点即是阳池穴。
【快速取穴】微屈指,沿手背部第4、5掌指关节向上至腕背侧横纹处可触及一凹陷,用力按压有酸胀感。(即:手背朝上握拳,在腕关节的横纹与无名指延伸线的交接点上,有一个凹陷处,即阳池穴。)
【相关补充】阳池穴和大陵穴分别在手腕的背面和内面,也就是腕背横纹的中点处。在中医中,许多穴位是两两相对、互相匹配的。阳池穴和大陵穴就是这样一对穴,都在手腕上,一前一后保护着腕关节。关节是身体当中活动最多的地方,也是最容易磨损的地方,尤其是手腕。打电话时可以按摩这两个穴位:用肩膀夹着话筒,站起来,一手刺激另一手的穴位,既避免了久坐的坏处,还可以保护手腕。
【穴位解剖】下为腕背侧韧带,在指伸肌腱(桡侧)与小指伸肌腱之间;布有腕背静脉网、尺动脉腕背支的分支;有尺神经手背支、前臂后皮神经分布。
点击查看:同身寸法》》【1寸、2寸、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】
【穴名解说】
【阳池穴】Yáng chí(SJ4),经穴名。出《灵枢。本输》。属手少阳三焦经。手少阳三焦经的原穴。别名:别阳穴。
【穴位含义】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之气。
(1)“阳池穴”。“阳”,天部阳气也。“池”,屯物之器也。该穴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之气。本穴物质为中渚穴传来的弱小水湿之气,至本穴后,受外部传入之热,此水气吸热胀散而化为阳热之气,如阳气生发之池,故名“阳池穴”。
(2)“别阳”。“别”,离别也。“阳”,阳气也。别阳名意指三焦经的阳气由此别走厥阴心包经。本穴物质为吸热胀散的阳热之气,因其强盛饱满,而与之相表里的手厥阴心包经相对部位天之上部的阳气虚弱,因此三焦经的阳气有本穴别走厥阴心包经,故名“别阳”。
(3)“发阳”。“发”,生发也。“阳”,阳气也。发阳名意指三焦经在此生发阳气。理同阳池名解。
(4)三焦经原穴。原,本源也。本穴物质为阳热之气,性干燥,表现出三焦经气血的本源特性,故为三焦经原穴。
【气血特征】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。
【运行规律】一是别走厥阴心包经,二是循经上传外关穴。
【功能作用】生发阳气,沟通表里。
《快速取穴彩色图解》
坐位。抬臂垂腕,腕关节背面,由第四掌骨向上推至腕关节横纹,可触及一凹陷处(相当于腕背横纹中点处)即为此穴。
【按摩阳池穴位的作用与好处】
主冶疾病:
1、头痛、目赤肿痛、耳聋、喉痹等头面五官疾患等
2、手腕疼痛、腕部疾病、腕痛、鼠标手等
3、消渴、口干、喉痹等
4、治疗女性手脚冰凉等
临床应用:现代常用于治疗糖尿病、前臂疼痛麻木、腕关节炎等。
穴位配伍:阳池穴配合谷穴、尺泽穴、曲池穴、中渚,治手臂拘挛。阳池穴配外关、曲池主治前臂疼痛麻木;少商、廉泉主治咽喉肿痛;配胃管下俞、脾俞、太溪主治糖尿病。
相关论述:《针灸甲乙经》 “肩痛不能自举,汗不出,颈痛,阳池主之。”
【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】
【疗法原则】寒则补之灸之,热则泻针出气。
【针灸疗法】阳池穴,直刺0.3-0.5寸;
【艾灸疗法】阳池穴艾条灸5-10分钟。
【按摩手法】按摩阳池穴时间要长,力度要缓。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手的阳池穴,再换过来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按压这只手上的阳池穴。另外经常按揉阳池穴,能够防治“鼠标手”--肩肘腕综合征。揉阳池穴。用拇指或中指螺纹面左右揉之。揉5~10分钟,1000~2000次。
- ( 查看评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