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(胃脘痛)秘方
55.12 肝胃百合汤
【来源】董建华,《名医治验良方》
【组成】柴胡、黄芩各10克,百合、丹参各15克,乌药、川楝子、广郁金各10克。
【用法】每日1剂,水煎服,日服2次(早、晚各服1次)。
【功用】疏肝理气,清胃活血。
【方解】胃主受纳,腐熟水谷,喜润恶燥。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与水湿,喜燥恶湿。胃气主降,水谷得以下行;脾气主升,水谷精微才能输布全身。而脾胃要完成其正常功能,又离不开肝的疏泄作用,脾胃得肝之疏泄,其升降才能正常,功能方可健旺。肝还能为脾散精,疏泄胆汁助消化,条达情志,以舒畅气机等。脾、胃、肝在生理上密切相关,一旦发病,又无不相互影响。肝失疏泄,则横逆犯胃克脾,致脾胃受损,运化失司,肝失滋养则疏泄失常,致肝亦病。
胃脘痛的表现虽主要在胃,但无论在临床验证上,还是在病理方面,又无不与肝脾密切相连。本病病因大体可归纳为精神因素和进食因素两个方面。精神因素如忧思恼怒,久郁不解,伤及于肝,肝气不舒,横逆犯胃,胃气失其和降,以致胃脘胀痛。若迁延不愈,可出现肝郁化火犯胃,耗伤胃阴而口干苦,饥而不欲食;灼伤胃络而呕血、黑便;久痛伤及脉络,气滞瘀结,故痛有定处而拒按,甚则脉络破伤而出血;以上均涉及到肝,同时涉及到脾。
从上分析,本病主要由肝、脾、胃,此病及彼,相互影响,使三者功能失常所致。治疗胃脘痛,若只治脾胃而不治肝其方法显然欠于周全。故近代医家夏应堂氏指出:“至于胃脘痛大都不离乎肝。故胃病治肝,本是成法”。
余既往治疗胃脘痛时,曾用“柴胡疏肝散”、“小柴胡汤”等方,也注重了治肝,而疗效却不明显。经临床反复揣摩体验“用药须避刚燥”乃第二心得。前贤夏应堂氏云:“胃病治肝,本是成法,……但治肝应知肝为刚脏、内寄相火,若一味刚燥理气,则肝木愈横,胃更伤矣。”清代医家陈修园在谈治胃脘痛方“百合汤”时指出:“久病原来郁气凝,若投辛热痛频增”,余拟“肝胃百合汤”乃是取“百合汤”、“丹参饮”、“小柴胡汤”、“金铃子散”,“颠倒木金散”方意,筛选化裁而成。方取丹参饮而不用檀香砂仁;选“小柴胡汤”而去法半夏;取“颠倒木金散”而不用木香,盖檀香、砂仁、法夏、木香均属辛温香燥之品,虽能收到暂时止痛之效,但久用则症状反而加重,对治疗本病是不利的。
本病的发生、发展,气滞为其重要的病机之一,故取性平之柴胡、微凉之郁金、性寒之川楝子、微温之乌药以疏肝解郁、理气和胃。乌药虽温,但不刚不燥,能顺气降逆,疏畅胸膈之逆气,与苦寒性降之川楝子为伍,相互抑其弊而扬其长,于气阴无损也。
久病入络,气滞血瘀,络损血伤,故用丹参、郁金以活血通络,祛瘀生新。气郁久之化火,血瘀久之生热,本方又取黄芩以清解肝胃之热。久病致虚,当以补之。但温补则滞胃,滋腻之药又碍脾,故重用百合、丹参清轻平补之品,以益气调中、生血、养胃阴。本方在归经上,或入脾胃,或走肝经。合而为之,不燥不腻,能取得多方协调,标本兼顾,疏理调补,相配得当的作用。不仅缓解病情较快,而且宜于久服,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。故本方是不可多得的一首良方。
【主治】胃、十二指肠溃疡、慢性胃炎、十二指肠球炎及胃神经官能症等属肝胃不和、肝郁气滞血瘀、肝胃郁热者。
【加减】上腹痛有定处而拒按,舌质滞暗或见瘀斑者加桃仁10克;腹痛而见黑便者加生蒲黄10~15克;便秘者加火麻仁或瓜蒌仁15~20克;口燥咽干、大便干结、舌红少津,脉弦数者加沙参、麦冬各15克,或加生地12克,瓜蒌15克;神疲气短者加太子参15克,白术12克。
【疗效】多年应用,疗效颇著。
55.13 理脾愈疡汤
【来源】李振华,《名医治验良方》
【组成】党参15克,白术10克,茯苓15克,桂枝6克,白芍12克,砂仁8克,川厚朴、甘松各10克,刘寄奴15克,乌贼骨、生姜、元胡各10克,炙甘草6克,大枣3枚。
【用法】每日1剂,取冷水先将药物浸泡30分钟。用武火煮沸,再改文火煎30分钟,取汁约150毫升,再将药渣加水二煎。两汁混合,早晚两次温服,以饭后2小时服用为宜。
【功用】温中健脾、理气活血。
【方解】本方以《伤寒论》小建中汤合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四君子汤为基础;通过临床实践加减化裁而成。用于治疗饮食生冷不节、损伤中阳,或久病脾胃阳虚,复加饮食寒冷所伤,中阳不振,虚寒凝滞,气血不畅而成溃疡者。方中以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炙甘草益气健脾;桂枝、白芍、生姜、大枣配炙甘草调和营卫,温中补虚,缓急止痛;砂仁、厚朴、甘松、刘寄奴、元胡疏肝和胃、理气止痛活血;乌贼骨生肌敛疮,制酸止痛。诸药合用,共奏健脾温中、活血止痛、生肌愈疡之效。
【主治】胃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、糜烂性胃炎等病。症见胃脘隐痛,喜暖喜按,饿时痛甚,得食痛减,腹胀嗳气,手足欠温,身倦乏力,大便溏薄,舌质暗淡,舌苔薄白或白腻,舌体胖大边见齿痕,脉沉细等。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、气滞血瘀者。
【加减】如溃疡出血,大便色黑如柏油样,加白芨10克,三七粉3克(分2次冲服),黑地榆12克;如语言无力,形寒畏冷、四肢欠温,加黄芪15~30克,甚者加附子10~15克;如嗳气频作,加丁香5克,柿蒂15克;如食少胀满,加焦山楂、神曲、麦芽各12克。
【疗效】临床屡用,疗效满意。
【附记】本方多香燥,易伤阴津,故于阴虚者不宜使用。对于脾胃虚寒者也应中病即止,不宜久服。
55.14 健脾舒肝汤
【来源】邓铁涛,《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》
【组成】党参18克,白术12克,云芩15克,柴胡9克,佛手片5克,乌贼骨〔或瓦楞子(煅)〕15克,甘草5克。
【用法】每日1剂,水煎服,日服3次。
【功用】健脾益气,舒肝和胃。
【主治】胃、十二指肠溃疡、慢性胃炎、胃肠神经官能症。
【加减】嗳气反酸者加砂仁、元胡或合用乌贝散(乌贼骨85%,浙贝母15%,共研为极细末),每服2~3克。肝气郁结者加白芍、枳壳、郁金,或左金丸。肝郁化火或胃热过盛者合用三黄泻心汤。脾胃虚寒者加黄芪、桂枝、法半夏或附桂理中汤。兼吐血、便血者加侧柏叶、白芨、阿胶、田七末(炒)。胃阴亏虚者加麦冬、石斛、玉竹等。
【疗效】多年应用,效果颇佳。
【附记】方名为笔者拟加。另一法:临睡前取麦芽糖1汤匙、吞服,每日1次。显效。
- ( 查看评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