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养生要点:顺四时、节饮食、调情志、慎医药
中医养生的四个要义——顺四时、节饮食、调情志、慎医药,既博大精深,又通俗易行。
中医到底是什么?它是如何治病的?2000多年前的《黄帝内经》,还能指导当今的中医治疗现代的疾病吗?
众所周知,中医药是唯一没有断代的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,中华民族历经战乱、瘟疫而能繁衍昌盛几千年,中医药功不可没。然而,由于记载中医药的语言是艰涩的古代汉语,对如今的年轻人来说,就好像雾里看花。当代的中医药人,面临着一个艰巨的任务,就是要让古老神秘的中医药理论从神坛上走下来,变成大众能够理解,能够接受的东西。一旦被大众了解了,接受了,信任了,一旦年轻一代,从临床上尝到中医治病简便验廉且副作用相对较小的甜头之后,传统中
医在现代化的今天,就依然能够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,继续发扬光大。
[诀窍1 顺四时]
《黄帝内经》说,运气就是运动着的气。这运动着的气在自然界的表现就是春、夏、秋、冬——春温,夏热,秋凉,冬寒,构成了自然界一切事物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的规律。
春生 夏长 秋收 冬藏
顺四时为养生的第一条,顺四时则生,逆四时则亡。我们人就像自然界的树一样,春天树要发芽了,它所有的营养从根部向枝干调动,它的力量是从内部向外走。到了夏天,树叶非常繁茂了,因为所有的营养都从根部调动起来,集中到枝叶上去。人也一样,春天,人的气血从内脏向四肢调动。到夏天,所有的气血都调动到外面去了,而内里是空虚的。所以夏天容易闹肚子,原因不完全是细菌和病毒,因为人的阳气都跑外面去了,里面是最弱的。中医说至虚之处必是致病
之所。秋风一起,人的气血开始从外面向里面走。到冬天,人的气血都藏到里面了,而外面不足,就容易外感(感冒)了。
很多南方人相信吃膏滋药的好处。为什么膏滋是冬天吃而不是夏天吃呢?因为夏天人的气血都跑外面去了,内里是空的,别说吃膏滋药了,就是多吃点涮羊肉都吸收不了。而冬天由于人的气血都藏到里面去了,这时用点阿胶呀,熟地呀,吃进去能够运化,运化是为明年春天做准备,就像树要冬灌一样。
北京的老百姓有句话:“夏天不热,冬天不冷,迟早要做病。”这句话含有深刻的中医哲理。夏天天热人出汗,秋冬代谢的多余物都随汗液由毛孔排出了。人在一呼一吸时,皮肤的毛孔也在一呼一吸,所以说肺主皮毛。可每到夏天,人们唯恐空调开得不大,屋里是空调,汽车里是空调,以为呆在空调环境里是最好的。其实夏天的时候毛孔是打开的,这种打开是为了适应自然环境,调整体能,把体内代谢物由汗排出体外去。如果非不让它排出去,那它不就留在身体里面做病吗?冬天,天地都是闭藏的,人的气血也都到里面了,身上毛孔应该是闭合的,如果把那空调温度老开到30多摄氏度,冬天本来不应该出那么多的汗,有人却老出汗,汗血是同源的,“夺血者无汗,夺汗者无血”,这是《伤寒论》的原话。该闭藏的时候没有很好地闭藏,该打开的时候不让它打开,你不得代谢病谁得?
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
顺四时,就是按照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的规律来调整自己的生活。中医说,春气和肝气相通。肝是调动气血的重要脏器,当春天来到的时候,气血从内里向外走,主要影响在肝。所以我劝大家春天的时候最好吃点乌鸡白凤丸,一方面养肝阴,一方面行肝气,有助于肝气的生发。
到夏天,天气特别热的时候,要吃一点人参生麦饮。生麦饮由人参、麦冬、五味子制成,这是著名医家孙思邈的方子,他用这个方子治暑热。在暑热季节用生麦饮,为什么?因为人的阳气都跑到外面去了,内里的阳气不足,所以用人参补气;汗出得太多了,用五味子收敛,敛心气;天气太热,汗出了以后伤阴,所以用麦冬养阴。
秋风一起,它和肺气相通,肺主闭藏、宣发与肃降。这时候你要让气血能跟着季节往里走,用一点秋梨膏,就不会在秋天到来的时候由于肺气不降而生咳嗽。
冬天和肾气相通。男同志重在补肾,比如说六味地黄丸、桂附八味丸等都可以用。女同志以补血为主,冬天可吃些阿胶、大枣、核桃仁等制成的膏滋药。
[诀窍2 节饮食]
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,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与之俱来的是饮食结构的突然改变,造成了现在的代谢性疾病即高血脂、高血压、糖尿病等。《黄帝内经》里讲:“膏粱之变,足生大疔。”
鱼生火 肉生痰
《黄帝内经》讲:“五谷为养,五果为住,五畜为益。”畜就是猪肉、羊肉。但是现在很多中国人都变成了好食肉者,很多四五十岁的人,小时候饿着,改革后吃饱了,吃好了,于是就吃成了高血压、高血脂,而且是一种直线上升的趋势。你拿着老祖宗给你消化纤维性食物的肚子去对付那些牛排呀,鸡腿呀,你不得代谢病才怪呢!
代谢缓慢 晚上少吃
人和自然界是个统一的整体。早上太阳出来了,天地的阳气都在上升中,那时候你的脏腑功能也处在旺盛的状态,你这时候吃好一点没关系。到晚上太阳下山了,外面一片阴寒之气,阳气没有了,你吃进去的东西运化不了,那你不发胖谁发胖?晚上的饭清淡些有好处,老年人尤其如此。
用食物之偏纠人体之偏
中医治病是用药性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,其实我们吃的食物也有它的偏性。到北京,很多人都愿意吃烤鸭,那个鸭为什么要烤?到广州要煲老鸭汤,为什么不拿嫩鸭子煲?因为鸭子在水中,习性偏寒。你如果不吃那老鸭,不拿火烤,那么吃完就可能拉肚子。鸡就不用烤,炖鸡汤用越壮实的鸡越好。南方人没有北方人那么强壮,因为他吃的大米是水中生出的,其性偏寒;北方人天天吃小麦,小麦是温性的。中医主张用食物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,所以遇到寒性的胃溃疡,我就不让他吃药,回家吃烤馒头片去。小麦粉本来就是温性的,再发起来,在里面放点碱,就很容易消化。你再给它烤糊了,它就更温了,温胃散寒。
中医学的很多道理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在节制饮食的问题上,不是说这也不能吃,那也不能吃。当你想吃的时候(除去孩子,孩子太馋,什么都想吃),只要是成年人,一定是你体内的需要。中医没那么多特殊的忌口,不要把中医的忌口开出一大堆。但是有一条,要浅尝辄止,什么东西一吃多了,人就要受损伤。
- ( 查看评论)
标签阅读:养生
上一篇:中医养生要诀一 --- 顺四时
下一篇:摩腹养生法 防病且抗衰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