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古今医案

妙药奇方

时间:2012-09-01 11:13:40


解读夏日“狂汗”密码
 

  在网上,“狂汗”很常见,用于表达惊讶、尴尬、无言以对的感情;高温预警下,在近乎烤焦的室外活动,出一身臭汗在所难免。不过,如果整天坐在空调房内仍流汗不止就不正常了。中医专家指出,异常出汗也许透露出你的健康密码!

  “狂汗”几种各有所“虚”

  气温高时身体新陈代谢加快,排汗散热是身体正常的本能反应,称之为生理性排汗。而异常的病理性出汗,则反应出身体健康的各种异常状况,应留心提防,尽早调理。 白天不活动,安静坐着也出汗,动则汗流不止,称为“自汗”;而在晚上睡觉时不自觉地出汗不止,醒来时则自行停止出汗,则称为“盗汗”。这是最常见的两种汗出异常。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陈秀华副教授说,不论自汗、盗汗,都属于病理性出汗,须辨别阴阳虚实。一般来讲,汗证以虚证多见,但因肝火、湿热等邪热郁蒸所致者,则属实证。

  具体而言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证候,更有虚实夹杂者,应该向专业中医师问诊,确定所“病”为何,再以饮食调理,或辨证治疗。

  古云“汗为心之液”,由精气所化,不可过泄。陈秀华说,常见的汗证有四种:

  一、肺卫不固型。素体虚弱,病后体虚,或久咳伤肺,肺气不足,表卫不固,腠理开泄而致自汗;

  二、营卫不和型。表虚之人,感受风邪,营卫不和,卫外失司而致自汗;

  三、阴虚火旺型。烦劳过度,邪热伤阴,虚火内生,阴津被扰,不能自藏而外泄做汗;

  四、邪热郁蒸型。情志不舒,肝火偏旺,或嗜食辛辣厚味,或素体湿热偏盛等,导致肝火或湿热内盛,邪热郁蒸,津液外泄而致汗出增多。

  所谓“肥人多痰湿”,痰湿困脾,脾运失司,脾气虚弱,气不摄津,遂汗出不止。故肥胖人群容易出汗,而病理性出汗则在肥胖症患者中较为多见。

  此外,女性步入更年期较容易出现午后潮热,五心(手心、足心、心胸口)烦热的功能症状,当中“手足心汗出”,也是常见汗证的一种。

  “狂汗”标准简易自测

  汗出异常在夏季尤为明显。其实,按照中医学理论,邪热郁蒸、肝火偏亢或阴虚火旺,肺卫不固、营卫不和,迫津外泄,都有可能导致病理性汗证。但市民们面对的问题是,夏季本就容易经常出汗,怎样才能鉴别自己的出汗程度是否属于异常?

  陈秀华说,最简单的自测方法,就是借助空调,在室温26-28摄氏度的环境中静坐,如果仍然出汗,稍有活动则汗出不止,则极可能为病理性汗证,需及时向专家咨询。

  此外,所排若为味不咸之淡汗,且易感冒,常出现疲倦乏力,面色少华、舌淡红、舌苔薄白,多为虚证,所流多为虚汗。

  盛夏中人们常喜欢把空调温度调得很低,陈秀华建议,室内温度最好不要低于26摄氏度,以免掩盖了一些早期病征而不自知。

  炎夏“狂汗”何人最危

  在广州,有汗出异常症状的患者不少。陈秀华说,临床中观察,以女性患者更为多见。特别是产后哺乳期体虚者和更年期妇女,更应注意出汗异常的症状,尽早到医院诊治。

  小儿常常出现自汗、盗汗的症状,中医理论认为这是因为他们阳气娇嫩,肺卫不固;而体弱的老年人不论肥瘦,都应注意其脾胃功能,不宜进食过于辛辣之物,以免伤及脾胃。一些自以为健壮的年轻人,暴饮暴食,常常熬夜,导致肝火偏亢,或阴虚火旺,或邪热郁蒸,也容易出现汗出异常的症状。

  某些特殊职业人群如司机、警察等,因常常处于饮食起居不定时和高度紧张的生活方式,也成为高危人群,不仅容易引起脏腑功能失调,也容易诱发汗出异常。

  ■特别提醒

  治汗:莫喝凉茶应温补

  无论自汗、盗汗,根本原因为内虚所致。不少广州人总觉得夏天出汗全因湿热,猛灌凉茶,生怕燥热上火。陈秀华提醒,这样反而容易攻伐脾胃,使虚证更甚。其实广东人夏天久居空调冷气之中,缺乏运动,许多人的体质已经转变为阳虚,适当的温补并不会燥热,反而有助于调节体内阴阳平衡。

  推荐以下几款食疗汤水,但需注意,应温热时喝,切忌冷饮伤及脾胃。

  ●北芪大枣

  北芪20-30克,大枣6枚(若为红枣则须去核),小麦20克煲水频服,可以益气、生津、敛汗。

  ●炒米水

  将米在锅内炒至金黄,再放水煮之。温中健脾,尤其对于体虚妇女非常有效。民间习俗妇女月子里喝炒米水,也是出于此理。

  ●人参瘦肉水

  人参炖瘦肉,补中益气健脾。如气阴两虚者则可加花旗参;若为阳虚,则可用高丽参。特别是产后虚弱的妇女,待恶露排净后,可用高丽参、阿胶鹿茸等大补气血之品。

  ●敛汗汤

  小麦糯稻根均有敛汗之效,而大枣也可与圆肉互换,加瘦肉则可作为保健汤水;或加冰糖或蜂蜜引用。

赞一个, 人赞过

标签阅读:奇方

上一篇:中医门诊日志(读经典,做临床,实践中医)

下一篇:冯世纶 老师医案---痹证

相关阅读
栏目热门

用户评论:

妙药奇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