橘红的功效与作用 - 理气药
橘红为较常用中药。商品分两类:一、桔类,始载《本草纲目》桔的黄桔皮项下,现商品少见。二、柚类,始载《本草纲目拾遗》名“化桔红”。原为化州柚(带毛)的果皮。因化州柚瓤肉酸苦,不堪食用,用种子繁殖又多变为少毛或无毛品种,故发展受到限制,产品很少,无法满足药用需要,现已为同科植物柚所取代。
一、桔类桔红
别名:云皮。
来源:为芸香科植物常棣小乔木福桔,朱桔等成熟果实的干燥外果皮。均为栽培。
产地:主产于四川、福建、浙江、江西等省。
加工方法:摘取成熟的桔子用刮刀旋下橙红色外果皮,晒晾干燥即成。四川江津、重庆等地食品加工厂,在加工桔饼时必须旋下外层果皮,故四川产品多为食品厂副产品。其次是福建、浙江、江西等地药材经营单位,以鲜桔皮为原料加工的产品,用铲刀将外果皮和中果皮铲开、晒晾干燥即成为桔红和桔白两种商品。
性状鉴别:川云皮呈长条薄片状,宽约2厘米,厚约0.2厘米,长约10厘米,呈不规则的折弯卷缩状。外表面橙红色,密布突起或凹下的小油室,俗称“棕眼”,内表面淡黄色,亦显透光油室腔。质略油润柔韧,气芳香,味苦微辛。福建、浙江等地产品多呈不规则薄片状,其薄如纸,边缘皱折弯曲。外表面黄棕色或紫棕色,内表面淡黄棕色,内外均可见“鬃眼”。质脆易碎,气香,味微苦辛。
以橙红色,条长,气香浓者为佳。
二、柚类化桔红
别名:柚皮桔红。
来源:为芸香科植物常绿小乔木化州柚以及柚(沙田柚、文旦)等成熟或未成熟果实的干燥外果皮。均为载培。
产地:主产于广东、广西、湖南以及四川等省。
加工方法:根据柚种摘取成熟或未成熟的柚果,用刀均匀的把果皮划成5~7裂,余留1/3仍连于一起,由划裂处将果皮剥下摊平呈星角状,用铲刀铲去部分中果皮(柚白)剩余皮层厚约2~3毫米,烤干或晒干,再次清水稍微湿润,五裂者将裂片先端向内折回3厘米左右,呈截角五瓣花状。七裂者对折折好呈交错的山字形,最后用木板压平晒干,每10片扎成一把,即成为商品大五爪红和七爪红。六爪毛化红,为化州柚较幼嫩果实的果皮加工品,剥下果皮后一般不去中果皮、划成6裂片,先端向内折回约2厘米,呈截角六瓣花状,两片合扣压平晒干,10片扎成一把即成。
性状鉴别:
1、六爪红:呈高装扎状截角六瓣形,直径8~10厘米,每扎厚15厘米左右。外表面绿褐色,略平滑,密被短毛茸及细密的小油室腔(棕眼)。内皮层黄白色或淡棕黄色。质坚实,折断时外皮层有桔油射出或使部分中果皮受到浸润。气芳香,味苦。
2、七爪红。呈扁扎状重迭交错的山字形,长15~24厘米,高8~12厘米.毛绿七爪;外皮内色以及被毛、含油情况与六爪红基本相同。副毛绿七爪;唯外表皮毛茸较稀疏,含油情况稍差,其余与上品相同。光青七爪;外表面淡绿色或灰绿色,稍粗糙,密生凸凹交错油室小点,内皮层黄白色或淡黄棕色,具多类突起的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。质坚脆,易折断,断裂时无枯油外射。中果皮呈海绵状显干枯。气微香,味苦微酸。光黄七爪与光青七爪相同,唯外表皮黄棕色。
3、大五爪。呈扁扎状截角形五瓣花状,直径20~25厘米,每裂片宽5~7厘米。外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,有密集的油室小凹点。内皮层黄白色至污黄色,海绵状。质坚脆。气微香,味酸微苦。
习惯认为毛桔红最好,副毛桔红稍差,光桔红较次,大五爪最差。
炮制:生用。
性味:辛、苦、温。
归经:入肺、胃经。
功能:宽中下气,消痰。
主治:风寒痰嗽,胸隔胀满,呕吐噫气。
橘红性较陈皮更香燥,一般认为下气消痰之力较陈皮好,但和中理胃之力不及陈皮。代表方如橘红丸(成药);含橘红、半夏、杏仁、贝母、茯苓、麦冬、生石膏、瓜蒌皮、陈皮、生地、桔梗、紫宛、款冬花、苏子、甘草等,此方橘红为首味药,量也较重,治咳嗽痰多、胸闷腹滞。每服1~2丸(每丸重6g),早晚各一次,温开水送下。
橘红中以化州橘红最著名,其辛香之味最为醇厚,对痰多喘咳、肝胃气痛的疗效胜于其他各类橘皮,尤为医者所喜用,但正品化州橘红并不易得,临床上常用柚皮代替。柚皮味微辛微苦。功效不及陈皮,只作健胃用,由于性较苦燥,阴虚者宜慎用。
注:
1、除以上商品外,广东尚以直径4厘米左右的化州柚幼果,直接晒干,称桔红珠,质极坚实,油足气香,商品少见。
2、广东、湖南等省柚皮切作6~7瓣全裂,呈两端尖的椭圆形片,称尖化红或柳叶桔红。
3、四川、江西以幼嫩柚果横切两瓣称土桔红或枳实,稍大一些的作枳壳使用。
4、桔白:为桔或柚的中果皮,形如海绵,片薄厚大小不一。白色或黄白色,体轻。气微香,味苦。效用:健脾和胃。
- ( 查看评论)